春去也,飞红万点愁如海。全文作者翻译赏析
[译文]春日即将离去了,看见那飘飞的落花,心中涌起的愁苦就像海水那么多。
[出典]秦观《千秋岁》
注:
1、《千秋岁》秦观
水边沙外,城郭春寒退。花影乱,莺声碎。飘零疏酒盏,离别宽衣带。人不见,碧云暮合空相对。
忆昔西池会,鹓鹭同飞盖。携手处,今谁在?日边清梦断,镜里朱颜改。春去也,飞红万点愁如海。
2、注释:
(1)城郭:城墙内外。“花影”两句:花影摇曳,莺声呖呖。化用杜荀鹤《春宫怨》诗:“风暖鸟声碎,日高花影重。”
(2)西池:即汴京金明池,在汴京城西。
(3)鹓(yuan1)鹭:是两种鸟,比喻品级相差不远的同僚。飞盖:疾行的车辆。
(4)“日边”句:回到皇帝身边的梦破灭了。日边,指皇帝。南唐·李煜《虞美人》:“雕阑玉砌应犹在,只是朱颜改。”
(5)飞红:落花。飞红万点:指被斥逐的一大批同僚。
3、译文1:
水边沙滩外面,城外的寒意已经消逝。春天真正到了,阳光下花影在摇曳,莺儿的啼声不断。我飘零在外,酒也没兴致再喝,与亲友们离别后,忧愁使我日渐消瘦。过去的友人们不能再见,傍晚天边的阴云四合,只剩下一片迷茫黯淡。
想起当年和朋友们同游开封金明池的欢乐情景,我们像鹭鸟一样,无忧无虑地乘车飞驰。可现在,当年我们携手同游的地方,还有谁在呢?伴随君王的日子,已经像梦一样消失了,镜子里看见自己的容颜,已日渐衰老了。往昔的一切,像春天一样地消逝了,满树的繁花已化作飞红万点,我的悲愁真像大海一样无边无际啊!
译文2:
浅浅春寒,从溪水边、城郭旁悄悄退去了。枝叶繁茂,花随风动,黄莺轻啼,声声萦绕。远谪他乡,无心饮酒,离别亲人,日渐憔悴。所待之人,迟迟未到。
回想当年西池盛会,同僚成行,车辆列队。可如今,四方流散,又有谁在?岁月流逝,红颜白发,还期无期。春光将逝,那纷纷落红,引出忧愁如海。
4、秦观(公元1049-1100年),早年字太虚,后来因为敬佩后汉马少游的为人,改字少游,号淮海居士,北宋著名的婉约派词人,着有《淮海词》。他是天生的才子,少年才俊,文丽而思深,名盛一时。
秦观不像东坡那样豁达,他对人生的期望很高,对挫折和失败又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,仕途失意对他打击很大。他心中郁积着怨气,情绪低落,痛苦万分,在忧伤中苦苦度日。因此,秦观后期的词作大多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,字里行间浸透着忧伤和悲苦,蕴含着一种很深沉的失落和迷惘的伤感。这是一种在风雨摧残中流淌出的柔弱的凄美,读着让人流泪。他被贬处州时,将身世之感融入词中,写下了这首沉郁悲苦的《千秋岁》,留下一地落红,和一声长长的叹息。
水边沙外,城郭春寒退,花影乱,莺声碎。飘零疏酒盏,离别宽衣带。人不见,碧云暮合空相对。
忆昔西池会,鹓鹭同飞盖。携手处,今谁在?日边清梦断,镜里朱颜改。春去也,飞红万点愁如海。
--千秋岁
这是和着词人血泪的悲叹,字字都在啼血,句句都在流泪,读着伤彻人心。“飞红万点”,是一种荡人心魄的美,可对这种美的离去,词人却回天无力。政治理想破灭,人也衰老憔悴了,这慢慢飞去的,不仅仅是春红,还有词人的生命。
当秦观路过衡阳,将这首词呈给好友衡阳太守孔平仲时,孔太守不禁惊诧道:“少游盛年,何为言语悲怆如此?”送别秦观后,孔平仲又和家人说:“秦少游气貌,人不类平时,殆不久于世矣。”丞相曾布读了这首词后,也惋惜地说:“秦七必不久于世,岂有‘愁如海’而可存乎?”
然而这首词还不是最悲哀的。在被贬处州期间,秦观经常与僧人谈禅论道,写了些佛经,结果又被政敌罗织了“谒告写佛书”的罪名,受到了“削秩徙郴州”的严惩。“削秩”,就是撤消所有的官职,是对士大夫最严重的惩罚。
竟然就是因为这样一些罪名,一而再,再而三地被贬,柔弱的少游迷茫了,绝望了。他积聚了满腹伤心失意的泪水,把一生的苦闷、哀怨、伤悲汇集到《踏莎行》这首蜚声词坛的千古绝唱中。
这是秦观最悲哀的一首词,抒写的是一种刻骨铭心的忧伤,一种不可自拔的悲苦,是对美好生命的迷失和对未来人生的彻底绝望。
雾失楼台,月迷津渡,桃源望断无寻处。可堪孤馆闭春寒,杜鹃声里斜阳暮。
驿寄梅花,鱼传尺素,砌成此恨无重数。
郴江幸自绕郴山,为谁流下潇湘去?
--踏莎行
这首凄苦哀婉、饮誉词坛的悲歌,是少游用生命发出的最后的呐喊,开拓出了一种新的意境。“可堪孤馆闭春寒,杜鹃声里斜阳暮”深为王国维所推崇,认为具有《诗经》“风雨如晦,鸡鸣不已”的意象。王国维同时指出,秦少游的词凄婉,可是当他写到这两句时,就变得凄厉了,是强烈而惨痛的悲哀。苏轼则最欣赏“郴江幸自绕郴山,为谁流下潇湘去?”,这一发问,太痴,太无理,却又太感人了。这是秦观把悲苦人生咀嚼了无数遍,在经历了极大苦难和折磨后,对天地发出的诘问:水为什么一定要东流?美好的事物为什么不能逃脱命运的摆弄?我空有一身才华,为什么连自己的命运都不能左右?当他吟出这两句词时,他的心智,他的生命都被愁思淹没了,他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了。写下这么悲怆的词句,少游还能活得下去吗?
果然,元符三年,即公元1100年,宋哲宗驾崩,徽宗赵佶即位,大赦天下,秦观在得到朝廷的放还诏令,欣然启程北归,到滕州时,他兴奋地四处游玩。劳累之余,秦观觉得口渴,就向旁人讨水喝。当他端起水碗,看到自己在水中满头白发的倒影,想到终于可以和家人、好友欢聚一堂了,禁不住展开愁眉,开怀大笑。在凄婉的笑声中,薄命才子少游溘然而逝,年仅五十二。秦观在藤州写过一首词《好事近》,末二句是:“醉卧古藤阴下,了不知南北”,没想到这成了词谶。
苏轼得知秦观去世后,痛心疾首。高山虽在,流水却无,弦断无人听,他悲情难抑,流泪不止,连连哀叹:“少游已矣,虽万人何赎!”他将秦观的《踏莎行》中的“郴江幸自绕郴山,为谁流下潇湘去?”题在扇上,作为对少游的永久纪念。
“雾失楼台,月迷津渡,桃源望断无寻处”,上天赋予了秦观一颗脆弱多愁的心,却又残忍地将它揉得粉碎。点点碎片,和着少游悲伤的眼泪,化作缕缕情丝,云雾般缭绕在人们面前,牵动着千万人的心。在人生的愁海中,少游带着遗憾沉没了,可他的那些伤心词,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,绽放着永不逊色的光辉。在迷雾中,他终于找到了桃源的入口,他再也不用奔波了……
秦观生平见山抹微云,天连衰草,画角声断谯门。
5、此词为作者处州(今浙江丽水)为监洒税官时所写,词中抚今追昔,触景生情,表达了政治上的挫折与爱情上的失意相互交织而产生的复杂心绪。
据处州府志云,处州城外有大溪,岸边多杨柳。起首二句即写眼前之景,将时令、地点轻轻点出。春去春回,引起古代词人几多咏叹。然而少游这里却把春天的踪迹看得明明白白:“水边沙外,城郭春寒退。”浅浅春寒,从溪水边、城郭旁,悄悄地退却了。二月春尚带寒,“春寒退”即三月矣,于是词人写道:
“花影乱,莺声碎。”这两句词从字面上看,好似出自唐人杜荀鹤《春宫怨》诗“风暖鸟声碎,日高花影重”,然而词人把它浓缩为两个三字句,便觉高度凝炼。其中“碎”字与“乱”字,用得尤工。莺声呖呖,以一“碎”字概括,已可盈耳;花影曳,以一“乱”字形容,几堪迷目。感于这两句词的妙处,南宋范成大守处州时建莺花亭以幻之,并题了五首诗。
“飘零”句以下,词情更加伤感。所谓“飘零疏酒盏”者,谓远谪处州,孑然一身,不复有“殢酒为花”之情兴也:
“离别宽衣带”者,谓离群索居,腰围瘦损,衣带宽松也。明人沈际飞评曰:“两句是汉魏诗诗。”(《草堂诗余正集》卷二)少游此词基调本极哀怨,此处忽然注入汉魏人诗风,故能做到柔而不靡。歇拍二句进一步抒发离别后的惆怅情怀。
所谓“碧云暮合”,说明词人所待之人,迟迟不来。这一句是从江淹《拟休上人怨别》诗“日暮碧云合,佳人殊未来”化出,表面上似写怨情,而所怨之人又宛似女性,然细按全篇,却又不似。朦胧暧昧,费人揣摩,这正是少游词的微妙之处,将政治上的蹭蹬与爱情上的失意交织起来,于是读来不觉枯燥乏味,而是深感蕴藉含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