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严经在线网

大方广佛华严经注解

发布时间:2019-02-26 23:19:37作者:华严经在线网

大方广佛华严经注解

我们必须要晓得,九法界众生没有“见性”。明心见性=超越九法界,也就是超越十法界,证到一真法界去了,这就是“圆教初住菩萨”证得的境界。因此这才讲到=阿罗汉没有学位,辟支佛也没有学位,在佛法中讲皆“不成位”。那么十法界中的佛呢?实则为权教菩萨。别教中的佛=圆教二行位的菩萨。别教初地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,圆教是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,所以圆教的初住=别教中的初地。初地到十地破十品无明,等觉再破一品无明。破十品无明是十住菩萨,再破一品无明是初行位菩萨,再破一品是妙觉,妙觉是二行位菩萨,所以别教佛是圆教二行位的菩萨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注解

通教、藏教的佛=一品无明都没破,换句话说还是“异生性”,还不是“同生性”。这是说圆教十信“不成位”,是“住方便”。这个“住”即为十住,十住中特别是初住是准备成初住的。这十个位阶的修学都是准备证得“初住”学位的;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十住的预科,正准备去证得“十住”。“故不别问”,所以这个中间从十住开始,没有十信的。

末后第九句“十顶”;大师注解讲:“新旧梵本,俱无忍问,答中即有,故知彼忍,即此顶也”。新旧梵本清凉大师都有看到,旧的梵本是东晋传来中国的,汉译后就是《六十华严》;新梵本是武则天时期由实叉难陀法师传来的,这个译场清凉大师亲身参与了。在这个时候《华严经》传来的梵本还在,没有失掉的。所以查梵本原文中没有“十忍”这一问,但是在答复中有=“故知彼忍,即此顶也”。这个地方讲的“十顶”,答中就是讲的“忍”,所以此“顶”即涵指“忍”。

“言十顶者,因位终极”。“顶”到头了=这是在修因,因修圆满了至顶位。在本经里中“十定,十通”皆为等觉位;第七会是讲等觉位与妙觉位,中间有“十定品”,有“十通品”,有“十忍品”。之后讲果而不是讲因了=讲“阿僧祇”、“寿量”、“诸佛住处”、“佛不思议”、“十身相海”、“随好光明”,都是讲的果。所以,因讲到最高的是“十忍”。“十忍居后”,等觉位讲了三个=十定、十通、十忍,十忍在末后。“又得顶名”=五十一个因位;妙觉那是果位。也就是菩萨证到等觉位是最高了,等觉中讲到十忍讲到头了。

“问中约位终极,故名为顶”。“问中”是就佛法学修的位阶而言,位阶到终极最后一个称之为“顶”。解答这个问题要依据法门来说,“答据法门忍受,以智印定,故云忍也”。此处的这个“忍”不同于“六波罗蜜”中的忍辱波罗蜜的意思!此“忍”作“忍可、印定”讲,也就是现在话的肯定、承认。“非位终极,不具十忍”=通过修学所证得的果位还未达到终极,不可能具足“十忍”,十忍即法。“非有十忍,不极因位”=如果没能证得“十忍”,就不可能圆满因位。

所以,“顶”是籍由位阶而言,“忍”是就所主修得法门来讲;位极于顶+所修得忍=菩萨学修证五十一个因位到此等觉位,最高了。譬如现在世间中的修学,博士≈此处讲的“顶位”,怎么拿到这个学位呢?必须通过主修的科目标准要求≈此处讲的法门十定-十通-最后的十忍-完成证得“等觉位”。十忍=甚深禅定,几近圆满了。

其后,妙觉位之果自然来;我们总讲“灭罪修因不问果”就是这个道理。我们轮回众生凡夫呢?求果从来不问因,更不会修因;这就只能局限在相对暂立的“自造序数”中=相续循复地打着转悠。所以,我们要从这里体会到学修世出世间一切法,直白地讲=果然期望体验到改变世界之果吗?先从改变自己,清空自己过往所感受之所谓“经验”做起吧!如果应时当令地讲大白话=就是先从“做个好人”开始吧!中华文明的古圣老子这才强调“多闻数穷,不若守于中。“≈贯通无碍之一理尔!

我们仔细去观察世间中人的身语意,不明理、不懂事的现象着实不少。比如“但是”这一常用言词,往往是在前半句肯定语气之后的转折用词,实则为了在后半句中道出对某一现象的因苗-缘起-果现的不同观点、异见而进行的理性铺垫。目的=善意礼貌的助益彼此(是一非异)都不至于偏执一己之见,而造成业事上的错漏、过犯!

理性的、善根深厚的人会理解“但是”转折的前后语境之迥异=无非是为了助力自己增上进步、而不堕偏邪的佯谬语式。但是有没有人曲解、甚至敌视、否定“但是”之转折词的使用呢?所谓:一字之分现顺逆,一词之别照正邪;一语之差观善恶,一言之异见净染。=我们姑且将试图否定“但是”转折词使用的言谈话语当作—>出自于具有理性科学精神的起心动念;但是—>果然能秉持着理性科学态度对待一切现象的话,又怎么可能为了确立一己之见,就呆蛮蠢霸地敌视、否定自己相对、暂时还未能识辨的任一异见之阐述呢?!

所以,中华古贤在《吕氏春秋》中教给我们世人完善自己的法门:“故圣人之制万物也,以全其天也。天全,则神和矣,目明矣,耳聪矣,鼻臭矣,口敏矣,三百六十节皆通利矣。若此人者,不言而信,不谋而当,不虑而得。精通乎天地,神覆乎宇宙,其於物无不受也,无不裹也,若天地然。上为天子而不骄,下为匹夫而不惛。此之谓全德之人。”

“圣人之制万物”这是在彰显硕果;“以全其天也”这是教给人们求果一定要先修自因。译作现代话讲=之所以圣人能够无碍地牧正万物(世法学修之至高能力≈此处讲的佛法学修之“顶”位),仰仗的唯是保全其本性,而断除其习性(世法学修之教学核心≈此处讲的佛法修学之“十定-十通-十忍”之过程内容)。务必使其本善全然无损,而将其恶劣积习逐步断灭;这样一来,六根之意根(精神)自然趋向善顺,眼根自然归于光明,耳根自然归于灵聪,嗅觉自然归于心香,舌根自然归于正见正知之心脉,周身筋骨随之自然归于德能之用。

果然如此正思正见正真行的话,根本就无需头上添头、拟向刻意地标榜宣传自己=身语意自行便彰显出信义让人信服;根本无需思行堕落鬼域术谋中,以分别、对立挑起仇视、争斗来巩固一己存在感=思行一旦顺随理义理智,必然自行圆融贯通而无敌;以德配位,具足公信=则自行随顺天心民意而相续善顺能久长。

果然能如此思行的话,精魂如日光通照天地而无碍,其神魄如月影融摄世界而无漏。对于外他旁别一切人事物,无不圆融包容如天地于世间万物一般。上做天子而不敢骄慢恣意行,下做百姓而崇道尚德守规矩。什么样才配称世间中“有德行”的人?明世间理+懂世间事而已!由此而知,学修世出世间一切法,古今中外真正有修有证的祖师古圣,教诲后人之理毕竟贯通归一而决定无碍!那些妄图分别对立=古与今、中与外的被历史、被人类、被时间所公认之光明思行的邪思妄行=古今中外一理剖判之无非自甘为魔子魔孙之魔行尔!

回头再看清凉大师在此地引用<十忍品>中的几句话,很重要!“故十忍品末云,通达此忍门,成就无碍智,超过一切众,转于无上轮”。此“十忍”法门一旦证得、成就了=“无碍智”即刻现前,也就是证入到《华严经》上讲的“理无碍,事无碍,理事无碍,事事无碍”境界中了。“超过一切众”=指超越了前面五十个位阶的菩萨,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;等觉菩萨到“十忍”证得、成就了。“转于无上轮”=等觉菩萨的教化能力、“自行化他”的能力跟佛一样了。“既言超过,即是顶义”=跟我们说明为什么经文上以“十顶”来立文字相。

华严经全文是大乘佛学的经典,看完华严经的注解,相信各位师兄一定会想去看华严经的全文,希望各位师兄能在华严经中找打属于自己的智慧。

相关文章

猜你喜欢

  • 华严经全文

  • 华严经讲解

  • 华严经唱诵

版权所有:华严经在线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