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严经在线网

从皇帝到高僧

发布时间:2019-10-14 10:01:49作者:华严经在线网

  从皇帝到高僧

  南宋恭帝赵是度宗赵禥的第二子,咸淳七年(1271)生于临安(今浙江省杭州市)。赵禥在位十年(1264—1274),任由宰相贾似道(1213—1275年)把持朝政,残杀抗元功臣,腐败盛行,南宋政权陷于风雨飘摇之中。而崛起于漠北的蒙古国(1271年改称元朝),自忽必烈于1260年即大汗位后,继续集中兵力,大举南下,企图灭亡南宋。

  咸淳三年(1267),忽必烈采纳了南宋降将刘整“攻蜀不若攻襄,无襄则无淮,无淮则江南可唾手下”的建议,任命他为都元帅,与征南都元帅阿术一道进攻襄阳和樊城。襄阳和樊城是南宋抗蒙防线上的军事重镇,上通秦陇,下控荆楚,两城隔汉水相望。蒙古大军围攻襄阳和樊城,两城借浮桥来往,相互支援。南宋政府在这里储备了充足的物资,计划长期固守。两城军民在被围期间,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抵抗,坚守了六年之久。

  咸淳八年(1272),元军增派兵力,截断外援,逐步缩小包围圈,形势危急!宋军多次向临安小朝廷求援,贾似道等人对度宗皇帝隐瞒实情,不给援助,使元军得以水陆并进,烧毁了两城往来的浮桥,割断了两城间的联系。不久,北岸的樊城先陷落了,供应襄阳的物资中断。守将吕文焕在弹尽粮绝、后援无望的情况下投降了元军。被誉为“铁脊梁”的襄樊失陷后,门户洞开,二十万蒙古铁骑由左丞相伯颜统帅,水陆并进,顺汉水而下进入长江,南宋小朝廷岌岌可危!

  咸淳十年(1274)7月,度宗赵禥在惶惶不可终日的气氛中一命呜呼。皇太后谢氏急忙召集大臣们商议皇位继承的问题,大部分人主张立杨妃所生的长子赵昰,贾似道则以立嫡为理由,把年仅四岁的赵推上了皇帝宝座,由祖母谢太皇太后临朝称制(代行皇帝职权),贾似道等人继续把持朝政。次年改年号为德祐。

  其时,忽必烈(1215—1294年)乘南宋王朝政局动荡,又酝酿着一场灭亡临安小朝廷的战争。大臣徒单公屡向他建议:“乘破竹之势,席卷三吴,此其时矣。”参知政事(副丞相)阿里海牙也说:“荆襄自古为用武之地,汉水上流已为我有,顺流长驱,宋必可平。”平章政事(丞相)阿术则云:“臣略地江淮,备见宋兵弱于往昔,今不取之,时不能再。”忽必烈采纳了他们的建议,任命具有丰富军事经验的丞相伯颜为元军统帅,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开始了。

  德祐元年(1275),芜湖一战,宋军主力全线溃败,以贾似道为首的贪官污吏争先恐后地逃跑或投降。正直的大臣陈宜中等人弹劾贾似道欺君误国,太皇太后将贾似道褫夺相位,谪为高州(今广东省茂名市)团练使,循州安置。贾氏把持军政大权时,排斥异己,把忠臣“贬竄死徙略尽”,又在国势危急的情况下大兴土木,劳民伤财,肆意享乐,作恶多端,怨声载道!当他失势举家南逃时,立时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。州县的官吏听说他路过这里,立刻予以驱逐,一些饭馆连饭都不卖给他们吃。这时,他才真正领略到自己丧失民心竟到了这样的程度!这位奸臣一路忍辱受骂,最后来到福建省漳州市,在木绵庵被监送者、县尉郑虎臣所杀,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。

  德祐二年(1276)正月初,临安已三面被围。太皇太后派大臣向元军乞和,伯颜不许。正月中旬,元军离临安只有三十里了。兵临城下,南宋小朝廷无力抵抗,太皇太后只得派大臣赵吉甫、贾余庆献上传国玉玺和赵的降表。“侍臣已写归降表,臣妾佥名谢道清”(元汪元量《水云集醉歌》,谢道清是谢太皇太后的名字)。二月初,按照伯颜的要求,举行了向元军投降的仪式。由继位仅一年半的赵,率领满朝文武大臣,在祥曦殿上表,宣布退位,“以两浙、福建、江东西、湖南北、二广、四川见在州郡,谨悉奉上圣朝。”然后,元军接管了南宋政府的库存、图书、档案等,解散官府各机构及皇帝的御林军。赵、全太后及宗室、官员、宫女被俘北上,谢太皇太后因病暂留临安,数月后也被遣送至大都(今北京)。

  元军进入临安,恭帝赵被俘北上以后,以文天祥(1236—1282年,号文山,理宗赵昀宝祐四年,即1256年状元,时任右丞相)、陆秀夫、张世杰为首的南宋政权中的少数抵抗派,先后拥立赵的庶兄赵昰、庶弟赵昺,辗转于东南沿海一带,艰苦地支撑了三年。由于力量对比悬殊,文天祥在1278年于广东潮阳五坡岭兵败被俘。次年正月,陆秀夫和张世杰亦于崖山(今广东省新会市南)战败,陆秀夫背负幼帝赵昺蹈海而死,张世杰败走海外,图谋再举,不幸舟覆牺牲。至此,南宋彻底灭亡。

\

  此时,赵年仅八岁,小小年纪就成了亡国之君。可以说,偏安江左,荒淫腐朽的临安小朝廷的土崩瓦解,他没有任何责任。因为,这副摊子从他祖父赵昀(理宗皇帝)到父亲赵禥(度宗皇帝)时就已经破烂不堪,百孔千疮了。

  1276年5月,暂居上都(今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市)的赵,被降封为瀛国公,迁居大都。在这里,他度日如年,异乡的寂寞,亡国的伤感,使他失去了童年的欢笑。身处逆境,生死操纵于他人之手,没有任何人身自由。

  这时在大都,还关押着民族英雄文天祥,他坚贞不屈,始终不为各种威胁利诱所动。元世祖忽必烈爱怜其才,别出心裁,让“小皇帝”对文天祥“劝降”,想利用君臣纲常关系来制服文天祥。当九岁的赵出现在文天祥的面前时,文天祥痛哭流涕,面南而跪,泣不成声地连连说:“圣驾请回”,“圣驾请回”。小小年纪的赵无语凝噎,默默而归。

  赵在大都过了六年(1276—1282)的禁锢生涯,他的存在,使江南抗元志士们看到了复兴宋朝的希望。正因为如此,忽必烈把赵视为隐患,乃于至元十九年(1282)12月,把十二岁的赵发配到蒙古高原的上都,使他远离江南地区。与此同时,忽必烈有意释放文天祥,让他出家为僧,但遭到汉奸、时任礼部尚书留梦炎(1219—?,也是南宋理宗时代的状元,后降元)的极力反对,乃于是年12月初九日下令将文天祥绑赴大都柴市口处决。

  至元二十五年(1288),赵十八岁,已经成年,崇信藏传佛教的忽必烈把他送到西藏萨迦寺出家为僧,开始了长期孤寂的寺院生涯。其母全太后后来也在大都被迫出家当了尼姑。

  藏族著名译师廓诺讯鲁伯(1392—1481年)所著《青史》(1985年3月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),一向被推崇为研究西藏史的重要典籍,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重视,该书记载了赵在后藏萨迦寺学经、译经、校勘汉藏佛经的情况。藏族史书《红史》、《新红史》、《贤者喜宴》、《如意宝树史》以及元朝僧人念常的《佛祖历代通载》对此亦有类似的记载。

\

  位于奔波山的萨迦寺,是藏传佛教萨迦派(俗称花教)的发祥地和根本道场,也是西藏少有的藏书和写经中心。萨迦派第五代祖师帕思巴(1235—1280年),曾被忽必烈封为帝师,掌管西藏地区政教大权,为西藏地方僧侣贵族统治之始。年青的赵就在这里,伴着黄卷青灯,潜心苦学藏传佛教显密诸法和藏语文。循序渐进,游心法海,焚膏油以继晷,恒兀兀以尽年,卅载苦学,知识大进,填海深功,使这位昔日天子获得了“学富五车”的赞誉,担任了萨迦寺的住持。他校勘了各种佛经的汉文本和藏文本,翻译了深奥的《因明入正理论》、《大乘百法明门论》等佛教经典。由于他的突出成就,藏史学家们将其列入翻译大师的行列,尊称之为“合尊”(意为天神家族的出家人)。

  赵虽想在青灯黄卷中度过一生,但最终仍然未能逃脱被杀的噩运。元英宗至治三年(1323),他被赐死于河西(今甘肃、青海一带),卒年52岁。关于他的死因,有些史书记载说是因为他写过一首诗——“寄语林和靖,梅花几度开?黄金台下客,应是不归来。”(注)流露出故国之思,被元朝派去刺探他动静的人告发,说他用意在煽动江南人心。藏族史学家都认为他的死是冤枉的,并按藏传佛教的说法,说他被杀时流的是白血,对他的死深表同情!

  [注释]:

  林和靖——即北宋著名隐逸诗人林逋(967—1028年),他一生不做官,长期隐居西湖孤山,种梅养鹤,二十年没有到过城市,死后諡号“和靖先生”。

  黄金台——战国时期,燕昭王筑台于今河北易县东南,置千金于台上,延请天下名士。

  

相关文章

猜你喜欢

  • 华严经全文

  • 华严经讲解

  • 华严经唱诵

版权所有:华严经在线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