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怀瑾先生手书父亲诗句
我小的时候,父亲告诉我:“仗剑需交天下士,黄金多买百城书。”多交天下朋友,多交有知识、有学问、有道德的朋友;有钱了,要多买书,多读读。
——《南怀瑾讲演录》
师之尊人(编注:怀师的父亲),少有大志,中年趋于淡泊,读书一生,不求荣显。师以独子,而课读之严,从不姑息。故师自云:十二岁时,即圈点通鉴史书等一遍。太老师常于天未明时,即唤其起读,且在旁常诵:“三更灯火五更鸡,正是男儿立志时。”之古句以勉之。寒冬晨起,亦命先事扫雪,然后诵书。常告太师母云:儿时不知艰苦,终将害其毕生。十三四岁时,虽逢寒假,亦不稍假,即命其独赴山寺攻读,不必回家过年。其家教之严,有如此者。师云:今时薄知学问,亦皆得力于太老师昔年教导之力焉。太老师又谓:余要汝读书,不要汝作官,读书为明理,而不在于荣显。故师初离家远游时,太老师极不赞成,但书一“埊”字示师云:识知此否?师对以乃地字。即曰:所以走遍天下大地,莫非只是山、水、土耳,不如随其归隐山中云。师又谓:太老师好客喜交游,慷慨轻财,平生多奇行。座中宾朋常满,三教九流,靡不接待。其中颇多奇才异能之士,故师幼时,已受熏染之力矣。师谓太老师亦能诗,唯不肯工于此道,亦不多作。师诵其佳句云:
浮云世事争奔眼,
闲坐林间抚七弦。
又如:
鼻息惊雷蛰,
中心自有天。
床头半壶酒,
能换几回眠。
又如:
富散千金何足道,
贫能慷慨世间稀。
又示师家书有句云:
仗剑须交天下士,
黄金多买百城书。
——《金粟轩诗话八讲》
我父母都非常好,是了不起的父母,可是有一次我在书房里看书,我父亲跟母亲不晓得什么事吵架了。我难得听到他们两个人吵架,那时候我还很小,记得很清楚,他们吵得很厉害,我正在看书看得痛快的时候,看到父母两个吵架,一下子火来了。我往吵架的父母两个中间一站,说:不要吵了,你们两个人吵什么东西!当时是莫名其妙,我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发了这个坏脾气,就站在中间两手一拦,对父母好像对普通人,吵什么!我父亲是非常严厉的人,非常威严,我这样一吼,他真愣住了,瞪着眼睛看我,讲不出话来。我母亲也不敢讲了,把背转过去,两人就不吵了。
当天晚上,我父亲告诉我:你长大了,现在你犯错误什么的,我不会打你了,只给你讲道理。他后来对我讲话态度非常慈悲,也非常庄严。听了他这样讲,我眼泪也掉了下来。(师讲到此处,音声哽咽)现在我讲到这一件事,好像回到当年与父母相处的情景。当时我眼泪掉下来,不晓得为什么,觉得是很严重的一个问题,心里讲不出一个道理来。我的父亲看见我掉眼泪,他笑了,过来帮我把眼泪擦了,说:去读书,好好看书去,没有事。我这个话就说明家庭教育的重要,父母的行为,会影响到孩子。
——《廿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》
记得民国三十六年我回到家里,父亲听说我研究佛学,研究得还不错,要我讲一点佛经给乡人听,他也要参加,我说千万不要,因为我们家孩子,长到几十岁,从外面回家,看到父母亲都会赶紧跪下来磕头。父母亲坐在旁边时,孩子不敢随便坐。我父亲讲话很威严,我听他讲话有时还会畏惧,畏惧并不是害怕,而是一种很自然诚恳的恭敬而已。
平常家里的客人不少,因为我那时有点小名声,常常有人来找我谈话。每当我父亲走过来,我一定马上站起来听父亲吩咐。他老人家看了便说,你长大了,以后不必这样守礼,马虎一点可以,可是我一直不敢。这是因为自小受了老式文化教育很深影响的关系。我父亲要我讲佛经,他也要听,我说您不能来,您来了我就讲不出来。最后不得已,我对父亲说,您真要来,那我讲孝经好了,父亲觉得很奇怪,为什么要讲这玩意儿?我说现在的青年不得了,家乡的子弟们先要懂一点孝经,不然学个什么佛?!我父亲想想,也认为有道理,因此我在家乡曾经讲过一次孝经。孝经是中国文化几千年来的基础,现代人千万不要忽视了它。
那么,究竟怎样才算是孝子呢?真正的大孝子,不只孝顺自己的父母,还要能孝顺天下人的父母。所以我常常跟一般老年同学和青年同学说,你不要把自己的儿女看得那么重,天下人的儿女都是你的儿女,天下人的父母都是你的父母,为什么不能将自己的心量放大呢?如果将心量放大了,以天下人的父母为自己父母,以天下人的儿女为自己儿女,那该多好!
——《佛教的孝道思想》
编 注
南怀瑾先生父亲南正裕,谱名南光裕,字仰周,抗战胜利后曾任温州乐清长岐乡乡长。1945年2月日军横行乐清,持伪币强买货物,南仰周先生不从,遭数名日兵围攻,赤手空拳与之搏斗,竟生生握住劈来的军刀。不畏强暴而“空手夺白刃”的事迹,传为美谈,但双掌伤及筋腱,后竟不能弯曲。叶震东先生撰有《南仰周先生传》。
版权所有:华严经在线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