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按】本文摘自 南怀瑾先生辞世周年纪念集《云深不知处》。文章记述了先生晚年的点滴片段,分别涉及先生的身边弟子、往来学人、普通访客、广大读者等远近不同的接触人群,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,先生那种不分亲疏而一以贯之的无我与慈悲。
南怀瑾老师在其著作《禅海蠡测》中这样描写禅门宗师:“必也气吞寰宇,胸罗百代,胡来胡现,汉来汉现,望之俨然,即之也温,如寒潭秋月,无物可方者,庶几近之。”我以为,这段话正可以用来形容怀师本人,不过也只是“庶几近之”,因为对于怀师这样一位大宗师,语言文字实难尽述,毕竟还是“无物可方”。这里,我只是忠实地记录几件自己经历的,与怀师有关的小事,或许可以映现怀师的几帧侧影。
一、为初学者示范打坐
二零零九年九月十三日,我到太湖大学堂参加怀师主持的七日禅修班。由于没能接到提前上课的临时通知,我来到禅堂时,课已经开始了。当我诚惶诚恐、轻手轻脚地进入座位,却见怀师穿着一身黑色紧身衣,坐在高高的讲台上,正在示范如何打坐。这一幕,真是出我意料。九十二岁高龄的大师,竟然脱下长衫,爬上讲台,亲自为初学者示范最基本的打坐姿势。各种坐姿有何不同,七支坐法有哪些要点,其中又有什么细节和注意事项,怀师一一交代,一一演示。老人家毕竟已经年过九十了,这些完全可由学生们代劳,而他却坚持亲力亲为。怀师对待晚生后辈、对待文化接续,就是这样一丝不苟、尽心尽力。
次年,我在大学堂的“经史合参班”上,观看了当日怀师示范打坐的视频。视频中,怀师依然那么和蔼幽默,而我的眼眶却又一次湿润了。
二、为普通访客披衣
二零零九年十二月十二日,我们夫妻二人到大学堂看望怀师,同去的还有我的姑姑。怀师和我们共进晚餐,饭后上课,听怀师讲《指月录》,课后喝茶聊天。将近十点,大家起身告辞。没想到的是,怀师竟然从椅背上拿起姑姑的外衣,亲手帮她披上。姑姑是个普通人,那是她唯一一次有缘拜见怀师,但就是对待这样匆匆一面的普通访客,年高德劭的怀师竟是如此的亲切入微。
禅宗古德有云:“实际理地,不着一尘。万行门中,不舍一法。”什么是“不舍一法”?就是“勿以善小而不为”,就是为人处世不放弃任何一点善行,而怀师不正是这样身体力行的吗?有人说,怀师平常时时处处都在接引人、教化人。我感到,怀师又以这样一个动作,对我们作了一次深刻的开示。
三、用大白话写书
二零一零年十月二十三日晚饭后,继续校订《孟子与公孙丑》书稿。同学读稿子,怀师一边听一边提出修改。原稿中用了一个成语:“输家纡难”,怀师要把这个词换掉,他说:这些书都是要留给后世人看的,几十年后的人们文字水平也许会更差些,所以不要用这种生僻的词,要尽量用白话。然后,怀师用一句大白话替换了那个成语。
社会上有人因怀师著述文字的浅白而质疑怀师的学问,殊不知,那正是怀师不顾世俗眼光、只为天下后学的悲智之处啊!
四、用尽生命也愿意
二零一一年十月二十九日晚,大家正准备上“唯识学”的课,怀师却说:你们学唯识也有五、六个月了吧,学得很辛苦,可是对自己的身心却没起什么作用。大家看看是否还要继续下去?我年纪也大了,也在考虑以后晚上还要不要在饭堂坐这么久,这是在浪费我的时间和精力啊!我还是自己回去准备走路了吧。
一位同学报告说:这段时间的学习对自己很有帮助,但是占用了老师的时间,感到非常不安。怀师打断她说:不是占用,是浪费。我是不怕占用的,只要你们能有收获、能成就,我愿意奉陪啊,就是用尽自己的生命也愿意啊!
此言一出,举座默然,内心无不深受震撼。我注意到,在淡淡的灯影下,那位报告的同学已经泪流满面了。
这时,另一位同学报告说:学习唯识很有收获,应该继续学,或许可以换个方式。怀师随即指示:还是改从第六意识着手,那样可能更有效果。
这就是怀师,穷其一生都是“将此深心奉尘刹”,不惜用尽自己的生命,只为了他人能有收获、能有成就。
追忆往事,恍如昨梦。如今,怀师已经离开了我们,而他的一言一行、一字一句却依然如沧波浩荡的太湖,不断涤荡淘洗着我的心灵。在以后的岁月里,我们要做的,就是努力自己站起来,不辜负怀师的教化。
最后,谨以我在怀师治丧期间作的一首挽诗,为本文作结:
云霁湖明入梦深,
沧波浩荡洗纤尘。
众生忧患盈双泪,
百代衰微系一身。
忍痛失依人自立,
离形乘化道弥真。
熔金霞色长天隐,
万里涵光供月轮。
版权所有:华严经在线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