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严经在线网

大方广佛华严经译文(卷五十八)

发布时间:2019-05-06 20:00:20作者:华严经在线网


“佛子啊!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清净的舍心。是哪十种呢?一,恭敬供养众生,不生染爱执着的清净舍心;二,不轻慢毁辱众生,不生嗔恚的清净舍心;三,常行世间,不为利、衰、毁、誉、称、讥、苦、乐等世间八法染着的清净舍心;四,对于法器众生等待时机成熟而教化,即使对非法器的众生也不生嫌弃的清净舍心;五,不求二乘有学、无学法的清净舍心;六,心常远离一切欲乐,随顺烦恼法的清净舍心;七,不赞叹二乘,只是一心厌离生死的清净舍心;八,远离一切世间的言语、非涅槃的言语、非离欲的言语、不顺理的言语、恼乱他人的言语、声闻独觉的言语,乃至一切障碍菩萨道的言语都完全远离的清净舍心;九,如果有众生根器已经成熟,虽然发生念慧也未能了知最上法时,菩萨就会等待时机成熟才教化对方,而若是菩萨曾于往昔教化某个众生,但是他必须等到佛陀的境地才可调伏的话,菩萨也会等待时机的清净舍心;十,菩萨摩诃萨对于上述两种人无高、无下、无取、无舍,已远离一切种种的分别心,恒常安住正定人如实的法心,得堪忍的清净舍心。就是以上这十种。如果诸位菩萨能安住其中,就能得证如来无上广大的清净舍心。

“佛子啊!菩萨摩诃萨有十种的义理。是哪十种呢?一,多闻的义理,因为凡他所听闻的一切,都能坚固修行;二,法的义理,因为他能善巧思惟,加以拣择;三,空的义理,因为他能够证得第一义理空;四,寂静的义理,因为他恒常远离众生种种的喧哗愦闹;五,不可说的义理,因为他从不执着一切的言语;六,如实的义理,因为他明了通达三世,平等无二;七,法界的义理,因为他了知诸法都是同一味,无所分别;八,真如的义理,因为他能随顺诸佛趣入真如;九,实际的义理,因为他了知诸法究竟如实;十,大般涅槃的义理,因为他能除灭一切苦而修习种种菩萨的行持。就是以上这十种。如果诸位菩萨能安住这个法门,就能得证一切智的无上义理。

“佛子啊!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法。是哪十种呢?一,真实的法,因为他能够依照佛所说的法而修行;二,离取的法,因为他对“能取”的主体及“所取”的客体都能完全远离;三,无诤的法,因为他没有任何的疑惑诤论;四,寂灭的法,因为他能灭除一切的热恼;五,离欲的法,因为他能断除一切的贪欲;六,无分别的法,因为他已永远息灭攀缘分别;七,无生的法,因为他的体性犹如虚空,如如不动;八,无为的法,因为他已远离生、住、灭等种种相貌;九,本性的法,因为他的自性清净无染;十,舍一切乌波提有苦涅槃的法,因为他能生起一切菩萨行,并且从不间断地修习。就是以上这十种。如果诸位菩萨能安住其中,就能得证如来的无上广大法。

“佛子啊!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具足福德的助道法具。是哪十种呢?一,菩萨以劝请众生发起菩提心为福德的助道法具,因为他不会断绝三宝的种性;二,菩萨以随顺十种回向为福德的助道法具,因为他能断除一切不善的法,聚集一切的善法;三,菩萨以智慧诱诲为福德的助道法具,因为这个福德超过=界任何福德;四,菩萨以心无疲倦为福德的助道法具,因为他能究竟度化解脱众生;五,菩萨以完全舍弃内外一切所有为福德的助道法具,因为他从来不会执着所有的东西;六,菩萨以满足相好精进不退为福德的助道法具,因为他能大开布施之门;七,菩萨以无上菩提回向上、中、下三品善根,不轻视任何人为福德的助道法具,因为他能善巧方便相应相和;八,菩萨能以大悲对待邪定下劣不善的众生,不轻贱他们为福德的助道法具,因为他恒常生起大人的弘誓心愿;九,菩萨能恭敬供养诸佛,视一切菩萨皆为如来,使一切众生都心生欢喜为福德的助道法具,因为他能非常坚牢地守护根本志愿;十,菩萨摩诃萨因为阿僧衹劫以来积集的善根,虽能易如反掌地取证无上菩提,但菩萨却能完全施与众生,心中毫不烦恼,也无悔恨,心量广大等同虚空,这是菩萨福德的助道法具,因为他能生起大智慧证人大法。就是以上这十种。如果诸位菩萨能安住其中,就能具足如来无上广大福德聚集。

“佛子啊!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具足智慧的助道法具。是哪十种呢?一,亲近多闻,真正的善知识,并且恭敬供养,尊重礼拜,随顺种种需求,不违背他的教导。因为他所做的一切,都非常正直毫不虚妄矫作。二,他永离骄慢,常行谦卑恭敬。他的身、语、意业都非常调柔,一点儿也不粗旷,心性柔和善顺,不虚伪、不谄曲,因为菩萨之身堪作诸佛的法器。三,菩萨能安住念慧而随顺智觉未曾散乱,惭愧柔和,心安止不动。常忆念佛、念法、念僧、念戒、念施、念天;常行六和敬,就是在身、口、意三业,戒法、见解、修行中与大众和合;常随顺安住六坚固法,因为他以十种智作为方便。四,他乐法,菩萨以法为乐,恒常乐于听闻他乐法、乐义,无有厌足。因此能舍离世间的言论及世间言说,专心听受出世间语。远离小乘,趣入大乘的智慧,因为他能一心忆念毫无散动。五,菩萨一心荷负六波罗蜜,慈、悲、喜、舍四种梵行都已成熟,因此能随顺种种善行明法;并勤于请问聪敏有智慧之人,而远离恶趣,归向善道,心中恒常爱乐;又正念观察,调伏自己的性情,守护他人的意念,坚固修习真实行。六,他乐于出离,不着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等三有境界,因为他能觉察自己的起心动念,没有任何的恶念。并且已断绝所有的贪欲、嗔恚、伤害,身、语、意三业都已纯善,因此能决定了知心的自性,因为他能使自他的心念清净。七,他观察五蕴都是如幻如化显现,十八界如同毒蛇,十二处宛如空旷的聚落。一切诸法皆如幻化,亦同如火焰,或水中之月,或如梦、如影、如响,也如幻象,也如空中的画,如旋转的火轮,如霓虹的彩色,或如日月的光明。但这些都是无相、无形,也是非常非断、不来不去的,亦无所在的处所。菩萨如此观察之后,了知一切法都是无生、无灭,因为他了知一切法的体性都是空明寂灭的。八,菩萨摩诃萨听闻一切法无我、无众生、无寿者、无补伽罗的我、无内心、无外境;无贪、嗔、痴;无身,也无物;无主体,也无相待的对象;无著,亦无行持,如是的一切皆无所有,完全归于寂灭。因为他听闻之后深信不疑,不怀疑也不毁谤,所以能够成就圆满解脱。九,菩萨摩诃萨善于调伏身心的诸根,按照法理修行。恒能安住止观,心意寂静,不生起任何动念。无我、无人;无作者,也无行者;无计执于我的想法,无计执于我的业;诸根圆满无有疮疣,也无有疤痕;亦没有所谓在此处有所得证法忍境地的心念。身、语、意三业无来也无去;无有精进,也无有勇猛的心执。观察一切的众生、一切诸法,都心意平等而无所住;他既不执着此岸,也不执着彼岸,完全远离此与彼的分别性。无所从来,也无所至去,常以智慧如此的思惟,因为他已到达无分别相的彼岸。十,菩萨摩诃萨因为已经明见缘起法,所以见法清净;因为见法清净,所以能明见国土清净;因为明见国土清净,所以能明见虚空清净;因为明见虚空清净,所以能明见法界清净;因为明见法界清净,所以明见智慧清净。这就是第十种,因为他能修行积集一切的智慧。

“佛子啊!以上就是菩萨摩诃萨十种智慧助道法具。如果诸位菩萨能安住此法,就能得证如来一切法的无障碍清净,聚集微妙智慧。

“佛子啊!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明行足,具足光明的圣行。是哪十种呢?一,善巧分别诸法的明行足;二,不取着诸法的明行足;三,远离颠倒见的明行足;四,智慧光明照耀诸根的明行足;五,善巧发起正精进的明行足;六,能深入真谛智慧的明行足;七,能灭烦恼业,成就法性尽智与无生智慧的明行足;八,能以天眼智慧普遍观察的明行足;九,能以宿命住念的智慧,了知往昔清净的明行足;十,能以烦恼漏尽神通的智慧,断除众生诸漏烦恼的明行足。就是以上这十种。如果诸位菩萨能安住于这个法门,就能得证诸佛佛法的无上大光明。

“佛子啊!菩萨摩诃萨因为十种心来求法。是哪十种呢?一,以真心求法,因为他从不谄曲矫诳;二,精进求法,因为他已远离懈怠傲慢;三,一去不返的心念求法,因为他毫不吝惜身命;四,为断除一切众生的烦恼而求法,因为他不是为了得到名利或他人恭敬而求法;五,为了饶益自他众生而求法,因为他不眷顾自己的利益;六,为了入智慧而求法,因为他不乐求文字游戏;七,为出离生死而求法,因为他从不贪着世间种种的欲乐;八,为度化众生而求法,因为他能发起菩提心;九,为断除众生的疑惑而求法,因为他要使众生毫不犹豫的修道行善;十,为满足佛法而求法,因为他不会乐求其他的法乘。就是以上这十种。如果诸位菩萨能安住于这个法门,就能得证不必经由他人教导的大智慧佛法。

首页1234尾页

相关文章

猜你喜欢

  • 华严经全文

  • 华严经讲解

  • 华严经唱诵

版权所有:华严经在线网